杜甫五古《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》读记
(小河西)
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(754)秋。时苏源明为国子监次官国子司业;郑虔是国子监之下的七学(国子、太学、广文、四门、律、书、算)之一的广文馆博士。国子监是唐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,统辖国子学、太学等。安史之乱前,苏源明最高职务是国子司业。(从四品下)。
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(杜甫)
广文到官舍,置马堂阶下。醉则骑马归,颇遭官长骂。
才名四十年,坐客寒无毡。赖有苏司业,时时与酒钱。
【注释】郑广文虔:郑虔。天宝九载(750)秋,玄宗欣赏其才能,在国子监设置广文馆,任其为广文馆博土(正六品上)。郑虔在任广文馆博士期间待遇并不好。杜甫在《醉时歌》中已有描述:“诸公衮衮登台省,广文先生官独冷。甲第纷纷厌粱肉,广文先生饭不足。”天宝十三载暮秋郑虔迁著作郎(从五品上)。【详参《杜甫七言歌行《醉时歌》读记》(编号0213)】。】
苏司业源明:苏源明。(时名苏预。杜诗《怀旧》原注:“公前名预,缘避御讳,改为源明。”代宗名李豫。苏预改名在宝应元年代宗继位后。诗题“源明”二字为后加。)苏源明约生于景龙元年(707)。约开元十五年(727)进士及第。约开元二十三年(735)任监门胄曹参军(太子卫率府)。后到齐地任官并与杜甫相识。天宝九载为河南县令(正五品上)。十一载(752)任太子谕德。十二载(753)任东平太守。十三载(754)秋自东平太守召为国子司业。【《新唐书-苏源明传》列传127:“苏源明,京兆武功人,初名预……出为东平太守。……既而卒废济阳,以县皆隶东平。召源明为国子司业。”苏源明任国子司业是在废济阳郡后。《旧唐书-玄宗纪》天宝十三载六月:“废济阳郡,以所领五县隶东平郡。”苏源明《秋夜小洞庭离宴诗》诗序:“源明从东平太守征国子司业,须昌外尉袁广载酒于洄源亭,明日遂行,及夜留宴。”】国子司业是国子监次官。
【大意】广文先生到官舍上班,系马在国子监堂阶下。醉酒后骑马回家,常被国子监长官骂。才华闻名已四十年,客人坐时即便寒冬也没毛毡。幸亏苏司业关照,时不时给些买酒钱。
【诗意串述】本诗前4句写郑虔地位卑下。广文博士到官舍,(此时广文馆原校舍因雨毁废,教学在国子监官舍,见后附史料。)把马系在厅堂前台阶下。喝醉酒就骑马归去,还常被官长责骂。一方面说郑虔散漫,也说明郑虔在国子监地位不高。接着2句写郑虔穷。郑虔才名已传扬四十年,但冬天天冷时,客人座位上连个毡也没有。看来杜甫到郑虔处做客,天虽很冷也只能席地而坐。郑虔生活相当困难。末2句写二人的朋友苏源明。多亏还有国子监的领导苏司业,经常给些酒钱,还可以经常喝两杯。此诗属“戏作”,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杜甫、郑虔这类人在长安的生活情况。如果说杜甫因没有工作,生活困难容易理解。郑虔相当于“中央大学系主任”,级别也是正六品上,在大唐盛世生活还如此困难?
【参考文献】
1、《新唐书-职官志三》:“国子监。祭酒一人,从三品;司业二人,从四品下。掌儒学训导之政,总国子、太学、广文、四门、律、书、算凡七学。”“广文馆。博士四人。”
2、《唐六典》卷66:“广文馆。天宝九载七月十三日置。领国子监进士业者。博士、助教各一人。品秩同太学。以郑虔为博士。至今呼郑虔为郑广文。”
3、《唐语林-补遗》卷五:“天宝中,国学增置广文馆,在国学西北隅,与安上门相对。廊宇粗建。会(天宝)十三年,秋霖一百余日,多有倒塌。主司稍稍毁撤,将充他用,而广文寄在国子馆中。”
4、郑虔天宝十三载八月迁著作郎。《玉海》卷112引《集贤注记》:“天宝十三载八月杨冲、綦毋潜迁广文博士。”《通典》、《唐会要》载广文馆初置时设博士一人。《旧唐书-职官志》:“广文馆博士二人。”
5、李煜东《安史之乱前杜甫与郑虔交游考实-以杜诗系年为中心》《中国典籍与文化》2024(02)
6、徐晖《论唐代广文馆的创立时间与存废问题》《内蒙古教育》2016(11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